西柏坡位于平山縣境內,距石家莊市80公里,是一個松柏蒼翠,風光秀美的小山村。它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1935年一位教書先生把“卜”改為“坡”,于是就有了西柏坡。1947年5月,以劉少奇、朱德為首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先期進駐西柏坡。在這里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頒布并實施了《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5月,毛澤東 、周恩來 、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移駐西柏坡,在此組織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離開西柏坡遷往北京。西柏坡以其特殊的貢獻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西柏坡是中國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全鎮(zhèn)轄16個行政村,28個自然莊,1600戶,6040口人。該地區(qū)地處暖溫帶,屬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南臨西柏坡紀念館,作為革命圣地,政治優(yōu)勢顯著,背靠京、津、石家莊,旅游資源和區(qū)位優(yōu)勢較明顯。全鎮(zhèn)以旅游業(yè)和綠色食品開發(fā)加工業(yè)為主導產業(yè)。
“中國命運定于此村”,這是時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題詞。
“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這是作家閻濤同志在其創(chuàng)作西柏坡紀實文學《東行漫記》時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為這部紀實文學的副題(1999年該書再版時就以此作為書的名稱)。
據史書記載,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嶺上翠柏蒼郁而得名。1935年,該村一位教書先生將“卜”改為“坡”,又因與“東柏卜”村相對而居,遂改名為“西柏坡村”。
西柏坡,前臨碧波蕩漾、水光瀲滟的西柏坡湖,后靠滿坡翠柏、松濤陣陣的西柏坡嶺。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秀麗風光。西柏坡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要參觀景點有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西柏坡陳列展覽館,西柏坡多功能影視廳,西柏坡紀念碑,西柏坡石刻園,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五位領袖銅鑄像,領袖風范雕塑園,周恩來評語碑等。
1982年3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柏坡和井岡山、延安一樣,現(xiàn)在是國內著名革命紀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中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西柏坡已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AAAAA旅游景區(qū)。